88BIFA

公司新闻 | 水温高温期,您的鱼还健康吗?几招让大菱鲆远离常见寄生虫病!

时间 :2017/6/14 13:59:47点击 :1224编辑:集团策划部

寄生虫病为鱼类养殖中常见病和多发病,一般会造成感染鱼消瘦、躁动不安、食欲下降、生长缓慢,严重感染时可造成大量死亡!

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已发现多种寄生虫病的发生,主要包括车轮虫、小瓜虫、纤毛虫和鞭毛虫等。感染寄生虫病往往会给大菱鲆养殖带来巨大损失,主要是因为寄生虫病发现较晚且较难根治,所以在日常的养殖管理过程中,必须做好预防工作,做到有备无患,有效降低患病风险,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。

俗话说得好,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!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共同的“敌人们”吧!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5011.jpg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02.jpg

显微镜下的车轮虫

1、车轮虫病原体

车轮虫病原体是常见的寄生原虫,虫体20~100微米。侧面观察像帽子,正面观察像车轮滚动,因此而得名。

2、患病症状

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皮肤和鳃部,大量寄生时引起病鱼体表和鳃部黏液增多,可见白浊,有的鱼鳍破损、体表出血,有的鱼体因病原体大量寄生而发黑。同时该病原体破坏鳃部功能,导致呼吸困难,鱼在池中散游。发病初期并不引起鱼的急剧死亡,但随着病情的发展,鱼的摄食减少,鱼体消瘦,最终可导致饥饿而死,或因体质下降而诱发其他疾病。

3、诊断方法

从病鱼鳃部刮取少量黏液采用高倍显微镜进行检查。

4、防治方法

预防:预防为主,降低放养密度,提高换水率,禁止投喂冰鲜饵料。

治疗:200ml/m3甲醛药浴30-60分钟,10g/m3硫酸铜药浴10-15分钟。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09.jpg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11.jpg

鱼鳃上形成的小瓜虫孢子囊

1、小瓜虫病原体

小瓜虫学名为刺激隐核虫,寄生在鱼体上的虫体为球形或卵圆形,成熟个体的直径为0.4-0.5mm,全身表面披有均匀一致的纤毛。海水小瓜虫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包囊期,营养体是寄生在鱼体上的时期,成熟后离开寄主鱼,落于池底或其它固体物上并形成包囊。虫体在包囊内多次分裂,最后形成许多纤毛幼虫,因此小瓜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。纤毛幼虫冲破包囊在水中游动,遇到宿主后附着上去,钻入上皮组织重新开始营养体的发育及寄生生活。

由于大菱鲆喜底栖群集生活,其粗糙不平的表皮使其受小瓜虫感染的机率增高。同时,养殖密度大,水质富营养化等因素均会引起该病发生,本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。

2、患病症状

患病的大菱鲆鱼体表面有许多小白点,好像长白斑。患病鱼在池中分布散乱,且不停地游动、翻转身体,呼吸速度加快,口裂张合幅度加大;池水表面黏稠形成大量不溃散气泡,体表、鳃丝黏液增多,鳃丝颜色变暗,体表粘液轻轻一刮就脱落。病鱼食欲不振或不吃食、身体瘦弱、呼吸困难,还有些病鱼底板贴着池壁,嘴角露出水面,最终窒息而死。

3、诊断方法

鱼体形成白点,低倍显微镜下检查鳃丝有无圆形黑色包囊。

4、防治方法

预防:

A.外地购入的大菱鲆鱼苗入池后,用100ppm甲醛药浴2小时,连续药浴3 天。

B.发现有小瓜虫,立即药浴,然后倒池,发病鱼池用200ppm漂白粉(含30%有效氯)浸泡消毒,养殖用工具也要消毒,以杀灭池底和池壁及工具上残存的虫体包囊。

C.日常管理加大换水量,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;定期清扫池底和消毒投喂新鲜、不变质的饵料,禁止投喂冰鲜杂鱼。

治疗:

A.用淡水浸泡病鱼20分钟,用改变盐度的方法来杀死海水小瓜虫,而大菱鲆鱼对淡水适应能力较强。

B.用双氧水(100~200)ppm全池药浴,每日药浴1次,每次1~2小时,药浴时间在晚上,连续用药3~5天,药浴结束后进行全量换水,把脱落的小瓜虫也排出池外。

C.使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液治疗,硫酸铜1ppm和硫酸亚铁0.5ppm混合药浴2小时,连续使用2-3天,也是晚上进行药浴,药浴后全量换水。药浴后的大菱鲆商品鱼要经过一个多月的养殖,经检测没有重金属残留后方可销售。

D.使用醋酸铜治疗小瓜虫。利用2ppm醋酸铜药浴,药浴时间2小时,连续药浴4天,药浴时间以晚上最佳,药浴后全量换水。

以上四种方法对治疗小瓜虫均有疗效,但醋酸铜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。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14.jpg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16.jpg

显微镜下的盾纤毛虫

1、盾纤毛虫病原体

盾纤毛虫又称为指状拟舟虫,活体外观呈瓜子形、大小(50-70)μm×(20-30)μm。虫体的前半部分略向前弯曲,顶端裸毛区形成明显的喙状突起,呈指状或尖角状。

2、患病症状

该病育苗期、养成期均可发生,传染快、发病率高、可引起大规模死亡,大菱鲆的鳃丝、鳃盖膜、眼周和鳍部组织均为盾纤毛虫的易感区域。

鱼体受伤后通过伤处感染,感染初期病鱼体表出现白斑、粘液增多;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处组织出现红肿,有柔软浮肿感,严重时鱼的躯干部皮肤也会出现病灶,直至溃烂、出血。患病鱼一般体色变暗,活力减弱,摄食量降低,生长减慢;在养殖池中散群,时常出现打转游动现象。盾纤毛虫可感染包括脑组织在内的内脏器官,镜检溃烂组织可见大量活泼游动的盾纤毛虫。病发严重时盾纤毛虫侵入内脏和脑部,解剖镜检内脏器官和脑组织,均可发现大量的盾纤毛虫。

一般体重250克以上的成鱼,自感染到死亡的时间在50天左右,并且入侵到体内后,目前基本上是无法治疗的。因此,体内感染死亡率100%,即使治疗方法得当,成鱼也需50天左右治愈(所谓治愈,只能指感染者死亡完毕,保证未感染者不再继续感染)。并且,由于对纤毛虫疾病的长时间停食治疗,造成整池养殖鱼抵抗力下降,往往容易造成其他病害并发,故其危害程度是非常严重的。

3、诊断方法

显微镜检查病鱼的鳃,伤口和血液。

4、防治措施

预防:

A.养殖引进的大菱鲆苗种要经过严格检验,防止盾纤毛虫病原引入;

B.在每年的2-5月份选购大菱鲆苗种。这期间的苗种是由低温培育的,苗种质量好、病害少、养殖成活率高,高温季节培育的苗种,由于海水中可能有盾纤毛虫,所以最好不要选用;

C.由于大菱鲆养殖用水为地下井盐水,有的地区夏季水温也只有12~15℃,水温偏低,要想提高水温最好使用曝晒过的地下井盐水,同时晒水池要经常刷洗消毒,不要掺兑海水,避免盾纤毛虫进人养殖池内。

治疗:

一旦感染盾纤毛虫疾病,甚至有死亡现象发生,短时间内基本不可治愈,必须采取综合方案。

A.采用30%的双氧水100~150毫升/立方米药浴1~2小时后,大排水。

B.采用硫酸铜5克/立方米与硫酸亚铁3克/立方米合用,药浴1~2小时。

C.采用30克/立方米浓度的菌毒杀星,药浴1~2小时,效果良好,但容易造成缺氧,使用时须注意。

温馨提示:

无论采取上述哪种消毒剂治疗,都会对鱼体造成伤害,因此,不能使用过于频繁,同时,应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及维生素等,以增强鱼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及体质。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18.jpg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21.jpg

显微镜下的鞭毛虫

1、鞭毛虫病原体

鞭毛虫并的病原体为漂游鱼波豆虫,其营养体主要寄生在大菱鲆的鳃和皮肤上,虫体大小20~150微米。

2、患病症状

一般因使用不清洁或未经处理的携带有病原的养殖水源而发病。在感染初期,体表出现多处不规则状的小面积白色斑块,1~2天内可遍及全身。病鱼游泳缓慢,在养殖池四周分散,摄食量下降,鱼体发软,经常无力游动,伏于池底并呼吸加快,鳃盖开闭不规则,口常不能闭合,有时喷水或向固定物体上摩擦身体,鱼体消瘦,鳃丝和体表黏液增多,池底可见白便,池水浑浊,水表面可见大量粘稠不散气泡,部分鱼体患有腹水,鱼体底板充血发红。由于鳃丝和体表黏液增多而影响病鱼对氧气的吸收,从而引发大菱鲆缺氧性死亡。该病常在高温期发作,传染极快,1~2天内可导致整池鱼大部分致死,属急性死亡。

3、诊断方法

从鳃丝上刮取少量黏液高倍镜检查。

4、预防和治疗方案

A.淡水浴法

由于大菱鲆养殖场都建在海边,一般都缺少淡水,为了节约养殖成本,节省淡水,可以将病鱼集中用淡水浸泡病鱼5~8分钟 ,体表的大部分营养体可脱落,但寄生在鳃的粘液中,由于淡水浸泡时间短,受到影响较小,在条件适宜情况下仍可形成包囊进行繁殖,所以间隔2~3天重复淡水浸泡一次,一般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。淡水浸泡较经济、简便、安全、有效,但在海边的大菱鲆养殖场淡水资源较为紧张,一般不具备大规模用淡水浸泡的条件。

B.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药浴法

用硫酸铜2mg/L加硫酸亚铁1mg/L药浴1~2小时,连续药浴2~3天,每次药浴后用大水流冲洗鱼体及池底5分钟,加大换水量,可收到较好疗效。病情严重时,由于病鱼的体质下降,使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药浴后,患有腹水及并发症的鱼仍会大量死亡,死亡率可能达到20%~30%,一般7~10天病情会逐渐稳定,等病情稳定后最好进行倒池,因为病鱼养殖池中还残有包囊,产生的孢子还会感染治愈及正常的大菱鲆,大菱鲆可能有受到二次感染风险。倒池后对病鱼池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彻底浸泡消毒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从新放鱼。

微信图片_20170614134923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饲料事业部 卢伟 晏雨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