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BIFA

    公司新闻 | 环渤海对虾常见的60个养殖问题及解决方案(连载六)

    时间 :2018/6/28 8:37:00点击 :408编辑:集团策划部

    近年来,对虾养殖生产规模急剧扩张,不少养殖户加入对虾养殖大军,但许多养殖户对种苗,气候,环境,技术等问题存在困惑。怎样才能解决上述疑难,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呢?从本期微信平台开始,小编将为对虾养殖户奉上《环渤海对虾常见的60个养殖问题及解决方案》系列连载文章,助力养殖户养虾成功!

    22.早晚出现水色变化较大时,应如何处理?

    池水早上常见偏浊、偏清瘦,傍晚则偏浓、偏黑、偏红,原因有以下三点:1)藻类有趋光性,白天上浮,晚上下沉,从而造成池塘水色早晚变化;2)池水中细菌、藻类等的种群兴衰变化也会使池水的颜色发生变化;3)溶解氧、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的变化也会影响藻类生长,从而产生水色变化。

    (1)茶色-绿色:硅藻水向绿藻水的转变,是海水养殖最常见的水色变化。在水色变化时泼洒少量的EM原液和肥水膏就可以让绿藻稳定下来。

    (2)茶色-黄色:硅藻水向甲藻、金藻水的转变,池塘底泥有机质过多,水体营养失衡。先泼洒调水先锋和改底先锋,改良底质,平衡水体营养,再定向培养绿藻。

    (3)绿色-暗绿:绿藻水向裸甲藻、甲藻水的转变,是水体开始被污染的表现。应用改底先锋进行底改,并配合调水先锋降解多余的养分,定向培育新的绿藻种群。

    (4)绿色-蓝绿:绿藻水向蓝藻水的转变,说明水中氮磷比偏高,氮营养开始过剩。应投放EM原液或泼洒EM一级菌种,降解有机质,降低氨氮,防止亚硝酸盐的产生。

    (5)绿色-褐色:绿藻大量死亡,水中又没有优势藻类种群代替,绿色水会慢慢转变成酱油色水。应使用改底先锋进行底改,同时追肥。

    23.养殖过程中,为什么氨氮会升高?该如何处理?

    对虾养殖过程中,氨氮的主要来源是饲料。外塘养殖氨氮主要的处理方式有三种,第一是氨氮的同化(藻类或者微生物吸收转化为自身蛋白质),第二是氨氮异化(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氮气或者硝酸盐),第三是氨氮的转移(排污、换水)。

    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引起氨氮上升:

    1)饲料品质差:由于饲料品质差,导致饲料利用率较低,排出大量的未被完全利用的蛋白质,腐败释放出氨氮。每养殖1万斤对虾,饵料系数每升高0.2,池塘中会增加1800斤的对虾排泄物。

    2)剩料过多:水质或天气变化,对虾摄食量降低而未及时调整投饵量,造成大量的残饵腐败释放出氨氮。

    3)浮游动物过多:藻类被大量摄食造成藻类数量不足,不能及时吸收氨氮。

    4)施肥过量(尤其是化肥)而又没培出藻类,导致氨氮突然上升。

    5)池塘底质差:沉积大量有机质,天气突变(尤其是连续暴雨)引起泛底,导致氨氮上升。

    6)倒藻:死藻腐败后引起氨氮上升。

    氨氮升高的处理方案:

    1)投喂高品质的饲料:如七好全熟化饲料,吸收转化率高,料比低,不坏水。

    2)减少或停止投喂饵料,内服EM原液或拌喂菌肽乐,促进饲料消化和吸收,减少氮的输入。

    3)增加溶解氧并适当换水。

    4)调整水质:先用改底先锋进行底改,并使用调水先锋进行泼洒,调节水质,降低氨氮和亚盐。

    5)杀灭过量的浮游生物:增氧的同时,按4亩/袋干撒过硫酸氢钾泡腾片,1天后用追肥培藻。

    6)施肥培藻

    7)使用微生物制剂:EM原液+红糖活化3小时后全池泼洒;EM一级菌种+红糖密封2天后,全池泼洒。

    24.养殖中后期爆发蓝藻该如何处理?

    蓝藻爆发的原因:两高一低一失衡。

    1)高温高氮(水温﹥24℃)。

    2)低盐度(﹤8‰)。

    3)水体氮磷比失衡(氮磷比﹥28/1)。

    蓝藻爆发的危害:

    1)抑制其它藻类生长,导致夜间溶氧不足。

    2)引起pH值过高,导致对虾慢性碱中毒。

    3)蓝藻毒素会导致鱼虾中毒死亡。

    4)对虾摄食蓝藻难以消化,易发生肠炎。

    处理方法:

    1)没有放苗的池塘,使用硫酸铜,注意解毒、排换水;已放苗的池塘,在晴天上午使用大蒜素,注意增氧解毒和改底,再用加强芽孢分解死藻。

    2)换:凌晨0点至3点进水,3点至5点排底层水。

    3)调:增氧改底片(2-3亩/包)连用2次,调水先锋(4亩/袋)+红糖(5斤/亩)连用2次。

    4)化:利用蓝藻中提取的化合物,溶水后催生蓝藻分裂酶而分裂蓝藻。此方法目前较有效(使用后PH值可降至8.4以内),再结合改底补菌。

    5)平:初期藻肥以平衡氮磷比,后面使用EM原液(4亩/瓶)+红糖降低pH值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(饲料事业部  卢伟)